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忽雷太極拳簡介

忽雷太極拳是清末民初一代拳學宗師楊虎在師傳基礎上融入大洪拳、外家拳、八卦掌、心意、八極拳等拳派功法心法,創編定型的優秀拳種。

楊虎(1859-1929)字書文,溫縣趙堡鎮王圪當村人,一生文武雙修。武學師承晚清拳學大家陳清平高足李景彥(又名李盾),功夫獨步當時。楊虎功成後在懷慶及河南滎陽、汜水設帳授徒。拳場達百餘個。楊虎先師於授拳之餘,遍訪高朋,與當時洪拳、八卦、心意、八極等派名手交往尤多。先師定型的太極拳以其中的功夫架為代表,一動一抖擻,一步一擰促,猶如風雷激盪,被親看楊虎先師練拳的人尊稱為「忽雷架」。忽雷太極拳以開發人體忽靈顫勁為核心目標,通過「一略二圈三身轉四分五勁六圪節七起八落九自尊十潮」等階段和要求階段的練習。最終達到身似秋毫沾草尖的至靈境界。

「一略二圈三身轉」是忽雷太極拳的初步即形架階段,與其他派別太極拳要求相似,遵循太極拳八大身法,達到輕鬆圓活、勢勢轉圈、周身相隨、柔筋活骨、氣血通達的築基目標。

「四分五勁六圪節」是忽雷太極拳的成架階段,即功夫架階段,不痛下苦功難以逾越。楊虎先師說:”完成功夫架練習才算進入忽雷拳殿堂。

「七起八落」是習練功夫架時的身法要求。忽雷拳功夫架、動則起落分明、陰陽瞬息互變、周身纏捲滾抖、開合有致、旋轉生風,氣魄勇猛剛烈。

「九自尊十潮」是拳術的高級境界即神明階段。功夫至此則精神歸丹、收視返聽,心懷宇宙、物我兩忘、寂然虛靈。

楊虎先師創編忽雷拳已一百餘年,先師楊虎及著名弟子謝功吉、陳名標、陳應德、楊紹舜、王立賢等耕耘傳播使忽雷太極拳不僅風靡於懷慶八縣,而且傳到了港、台、日、美、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近年來,楊虎先師直系傳人楊興靖先生在中國大陸許多地方成立了楊虎忽雷太極拳研究會和分會,為弘揚國術跋山涉水。楊興靖先生又多次受韓國太極拳愛好者邀請授拳,著書立說,傳播中華武術文化,我們相信,隨著中外武術交流的不斷擴大,忽雷太極拳會越來越受到世界武術界人士的關注。

忽雷太極拳心法

「身輕下扎、練架有繩、定住身法、注意雙肩、每式定穩、再走下式、三直四順。」
程波師父